Fabian Society 费边协会

  英国社会主义团体之一,一八八三年戴维生创立。目的是“以高道德重整社会”。

Faith 信

  (1)宗教上的相信; (2)服膺某人或某事; (3)信条; (4)基督徒的信乃是效忠或信靠耶稣基督作救主与主神。

Faith Healing 信心医病(神医)

  凭信心而疾病不药而愈。宗教上、历史上与医学上有许多这类不药而愈的例子。耶稣就曾医治许多有信心的病人,早期基督徒也得应许说:“出于信心的祈祷要救那病人”(雅五14-15)。

Faith in Jesus Christ 在耶稣基督里的信心

  在耶稣基督里的信心是神的救恩,使我们照着福音的信息,接纳基督,又惟独靠祂而得救。

Faith, the 信心

  代表基督教之启示与教义的实体。

Fall 堕落

  此种教义谓原始之人违犯诫命,因而使其及所有人类失去原始所享之幸福与美善。亚当夏娃自原始无罪的情景中堕落,故在罗五12-21中就指出,这使全人类都在他里面堕落了,只有第二亚当基督来,才使人从此情况中得拯救。

  保罗在罗马书中坚称全人类生来即在罪孽的权势之下,受死亡的威胁,难逃神的忿怒(罗三9、19,五17、21,一18-19,比较一18-三20全段)。他追溯此点至一个人的罪,当他在雅典时,描述此人即我们的共同始祖(罗五12-14;徒十七26;比较林前十五22)。这是创世记第三章所记载历史的、具有权威性的使徒解释,在该处我们发现人类堕落的全部史实,原始人类远离神,在罪中堕落而灭亡。在该历史中的重点,如保罗所解说的,有下列几点:

  1. 神使亚当为他全后裔的代表,正如祂使耶稣基督为所有神选民的代表一样(罗五15-19与八29-30,九22-26)。在每一情况中,代表者个人的行动结果都与所代表的有关,不论好歹,正如一国的元首与外国宣战,他行动的后果都关系到全国人民。这项神所拣选的安排,就是亚当决定了他全后裔的命运,称之为“行为之约”(Covenant of Works)。
  2. 神把始祖放在一快乐的情况中,并应许他如果他顺服神的话,又不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这种快乐的情况要继续给他和他的后代。善恶树之名似乎乃因亚当是否让神来决定何者为善,何者为恶,抑或亚当自己来决定,不理神所说的。事实上,亚当吃了禁果,那就是宣称他要知道,并自己决定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与神无关。
  3. 亚当受夏娃的引诱,夏娃又受蛇的引诱(蛇即撒但的化身;林后十一3与五14;启十二9),就吃了禁果,公然背叛了神。结果是首先与神为敌,在亚当的罪中表示自大,这成为他的一部分,也是他道德中的一部分,传给他的后裔(创六5;罗三9-12)。第二,亚当与夏娃发现自己赤身露体,有了罪恶与污秽感,在神面前觉得羞愧与恐惧。第三,他们受了咒诅,期待痛苦与死亡,被逐出乐园。同时,神向他们显拯救的恩慈;为他们作皮子衣服遮蔽他们的赤身,并应许女人的后裔要打碎蛇的头。这是预表基督。

  这种讲法虽似故事体材,但创世记确实是历史;在创世记中,亚当与列祖有关联,并与全人类有关(创五,十,十一章),使亚当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有如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为历史的一部分。

  创世记全书的人物,除了约瑟以外,在亚当以后多少都显为罪人;而约瑟之死,有如所有之人的死一样,也有特别记载(创五十22-26);保罗说:“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林前十五22),清楚说明了创世记早有暗示。

  堕落的记载说明了人性败坏的根由,这是至理名言。巴斯噶(Blaise Pascal, 1623-1662)说原罪的教义似乎是违反理性,但一旦接受了就使全人类的现状具有整个意义。他说的对,同样人类堕落的记载也可以说是如此。

False Theories of the Atonement 赎罪论的谬说

  赎罪论乃是基督教福音的中心,反对者攻击至多,也就是所谓赎罪论的谬说,其中最大者有三: (1)“道德感化说”,否认基督之死是为满足神的公义,主张祂的死是以神的爱感动人,软化人心,领人悔改。 (2)“神政说”,主张神可以祂绝对之主权缓和律法的要求,如此则无需基督代人赎罪;神政说反对罪人之罪可归基督,基督之义可归罪人的事实。 (3)“神秘说”,主张基督的死并不构成祂救赎工作的主要部分,神的生命被注入到人的生命中,是为了洁净并抬举人到神的地步。

Farnham, J. M. W. 范伦翰

  美长老会传教士,一八六○年来中国,一八七八年创圣教书会。

Farrar, F. W.  发拉尔(1831-1903)

  英坎特布里座堂首席牧师;以所著《基督生平》而出名。

Fatalism 宿命论

  此说谓万事俱已前定而不可更动,甚至人之努力也不能改变。这是对一位至高者能统管一切的教义。希腊人、罗马人、德国人相信一位命运之神,认为这命运之神操纵一切事物。回教将此力量归之于阿拉

  加尔文的信仰,认为一切事情的成就都在神的手中,但他拒绝宿命论的说法,因为命运或幸运没有其哲学立场;基督教相信,世界上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在一位有主权的神的控制之下,见“加尔文主义”条。

  彼得称,基督被钉十字架,是按神的旨意与先见(徒二23);而保罗也说到,这是按神旨意行作万事的(弗一11)。

Fates 命运之神

  希腊罗马宗教中命运之神一共有三位,即织网者、定命者,及不变者。

Fatherhood of God 上帝为父

  此为神之于人的关系。因着创造,我们成为神的后嗣(徒十七28),藉着基督,我们得以重生(彼前一3)。

  旧约先知玛拉基说:“我们岂不都是一位父吗?岂不是一位神所造的吗?”(二10)。

Fathers of the Church 教父

  指初世纪至七世纪著名的教会领袖,如革利免(罗马)伊格那修坡旅甲爱任纽殉道者遮斯丁特土良屈梭多模优西比乌奥古斯丁阿他那修等。

Faust or Faustus 浮士德

  戏剧名,为德人歌德着,取材于宗教改革时代,谓有一医生将自己的灵魂卖给魔鬼,以换取魔术与青春的故事。

Federal Theology 立约神学

  亦称圣约神学,以神与人之关系乃契约与合同状态;神人曾立二约,即与亚当之行为约,及因基督所立之恩约。

Fellowship 团契;交通

  指在新约和教会中,信徒彼此相交的关系,以及藉着基督与神而有的交通,亦属之。

Fellowship of Reconciliation 唯爱社

  国际组织,强调人类的一体性,主张爱是“克服邪恶之有效力量,能转移社会为创造性的团体”。分社遍廿五国中,反战与赞成无暴力。

Fenelon, Francois 芬乃伦(1651-1715)

  法国天主教神甫、著作家与神秘主义者。

  芬氏为堪伯莱大主教,反詹森主义,希图改变胡格诺派

  为神秘派会友盖恩夫人辩护,直至她被定为异端为止。因神秘主义被放逐至堪伯莱。

Fete-Dieu (The Feast of Corpus Christi) 基督圣体节

  法文字,即基督圣礼节(参Corpus Christianum条)。

Fetishism 拜物教

  是将玄妙超凡的能力归诸物质,如石、树、根,及人类之尸体等的信仰。

Feuerbach, Ludwig Andreas 费尔巴哈(1804-1872)

  德国哲学家,主张基督教自人类生活中消失已久,“基督教不过是一固定观念而已”。他说,宗教是人自己的感觉,神是应人之需要而有的,祂自己并未分别存在。尼采、恩格斯与马克思均受其影响。

Fiat Justitia, Ruat Coelum 宁可天崩,莫令公义失道

  古代名谚,形容公义之重要。

Fideism 信心论

  此字于十九世纪或由德国巴黎之 A. Sabatier 的现代派神学家集团所制造,目的在指理性不能证明宗教真理,因此信徒要依赖信心,因信心乃是一种宗教经验,教义只不过是宗教经验的象征性表词;此种见解是由施来尔马赫黎秋而来的。信心论继续为多马主义的神学家所使用,高举宗教经验而忽视神学中的真理。

Fidelium, Missa (Mass of the Faithful) 忠心信徒弥撒

  弥撒的一部分,从奉献圣餐的饼和酒开始到最末了。包括礼拜最主要的部分。因为古时未受洗的要理问答班学员在奉献饼与酒之前就须离去,只有已经受洗的人(忠心者)留下参加圣餐的仪式,故得名。

Fifth Monarchy Men 第五王国派

  英国的极端清教派相信基督的国度─乃为但以理书第二章中所见到,继承亚述、波斯、希腊与罗马帝国的第五王国─已经近了,并企图于一六五七与一六六一年以武装暴动而兴起。其领袖为海瑞森中将(Thomas Harrison)与欧华顿中将(Robert Overton)等人。

Filioque 和“子”

  奈西亚信经中说圣灵是由父并由子而出,此句“并由子”原来的信经上没有,而是后来加入的。西方教会同意加入此句,却为东方教会所拒绝,经过一千多年的讨论,东西方在此事上歧见仍深。

Finalism 终极论

  谓宇宙有一终极目的,万物俱循此目的前进。故解释事物时,非根据过去,乃根据将来。

Final Perseverance 至终蒙保守

  此乃加尔文主义五特点之一,认为神所拣选者及在基督里得救者,只要一次得救就永远得救,被保守在恩典中。与此恰相反者是阿民念派“人得救后,尚有可能再堕落”的主张。

Finney, Charles Grandison 芬尼(1792-1875)

  于一八二四与一八三二之间芬尼在美国树立了复兴的现代形式与方法;当时他是运用他有生之年的最后四十年来建立一项复兴的神学与基督徒生活。

  长大并受教于纽约市,于一八二○年在纽约市的亚当斯地方安顿下来为一律师。次年一个强烈的宗教经历吸引他献身准备为一教会牧师,后来在亚当斯地方长老会牧师的照顾之下学道,并于一八二四年于欧尼达教会接受封立。八年间领导纽约州一带的复兴聚会。后来(于1832-1836)任纽约市漆咸街礼拜堂(长老会)的牧职,并开始他律师式的神学讲座。不久后,他即任职为俄亥俄州奥伯林大学的教授(1836年)。由于他在“完全成圣”道理上的发展,便离开了长老会而加入了公理会为牧师。他任教于奥伯林大学直至死时,后任为第二任校长(1851-1860)。他共领导了几次的复兴大会(1840-1856年代),包括他的英伦之行(1859-1860)。

  在他的《复兴讲坛》中企图强调“神之主权与人之自由”两项真理的正确性。他相信神在“退后的基督徒”与“尚未悔改的罪人”中设立了使他们复兴的方法。

  基督徒需要“一颗爱慕灵魂火热的心”,好在“恩典中有长进”,并要求罪人“将心奉献给神”。他甚盼复兴横扫美洲大陆,带来进步与社会改革─民主制度、解除蓄奴、节制、促进教育、阻止奢侈与崇尚时髦。在他《复兴信函》中(1845),他承认他太乐观了。

  虽然如此,他盼望利用奥伯林大学预备“一批新的复兴牧者”,并在“给挂名基督徒的讲座”中,以及后来的作品中,唤起人们实行基督徒的完全,正如马太福音五章四十八节所吩咐的。

First Cause 第一原因

  *亚里斯多德哲学术语,此观念谓宇宙必有第一原因,或开天辟地时最初之因。在基督徒之思想中,此第一原因即上帝。

Fish Symbolism 鱼之象征

  早期教会屡以鱼为基督教之表记。希腊文“耶稣基督神子救主”之首字母可连缀成鱼字。(参“离合体句”条)

Five Articles of Arminianism 阿民念派五信条

  阿民念之门人发表五项基本教义以别于加尔文主义

一、自由意志或人的能力

  人的本性虽然因亚当的堕落而受到严重的影响,但是人类并没有堕落到灵性上完全无望的光景。神固然施恩帮助罪人悔改与相信,然而祂如此行,并没有干涉到人的自由。每一个罪人都有自由意志,所以他永恒的命运,乃是要看他自己如何运用他的自由意志。人的自由也包括他怎样在属灵的事上,选择善而撇弃恶,他的意志并不受他有罪的本性所辖制。罪人自己能够与神的灵合作而得以重生。或是拒绝神的恩惠,以致灭亡。失丧的罪人需要圣灵的扶助,然而他必须先相信,然后才能得永生,因为信心是人自发的行动,是在新生之先。信心是人给神的礼物;是人对自己救恩的贡献。

二、有条件的拣选

  神在创世以前拣选某些人来获得救恩,是基于祂预先看到这些人会对祂的呼召发生反应。祂只拣选那些祂预先晓得他们会自己自由地来相信福音的人。拣选因此是按照人将要行的而决定,或是按照人的行动作为拣选的条件。神所预见的人的信心,为神拣选的根由;这信心不是神所赐给罪人的(不是圣灵重生人的能力所创造的),却完全是从人的自由意志而来。因此,谁会谁不会相信,以致于蒙拣选而得救,完全是在于人自己。神只拣选那些祂知道会出于他们自由意志来拣选基督的人。因此,救恩的首要因由乃是罪人拣选基督,非真神拣选罪人。

三、普世的救赎或普泛的赎罪

  基督赎罪的工作使人人都有得救的可能,然而并没有为任何人取得了救。基督虽曾为众人,为人人死了,但只有那些相信祂的人,才真的得救。祂的死使神可以赦免罪人,条件是他们必须相信,但是祂的死并没有在实际上除去任何人的罪孽。基督的救赎,只在人接受时,才会发生果效。

四、人可以成功地拒绝圣灵

  凡在耳中听见福音的人,圣灵也在他们的心中呼召他们;祂也尽可能使每一个罪人来得救恩。然而人既然是自由的,他能够成功地拒绝圣灵的呼召。人若不相信,圣灵就不能叫人重生;信心(即人自己的贡献)是先于新生,也是因为信心而使他的新生变为可能。因此,人的自由意志,限制了圣灵将基督拯救的功效加给人。圣灵只能吸引那些让祂吸引的人来到基督面前。罪人若不响应,圣灵就不能赐生命。神的恩惠因之并不是无法抗拒的,却是时常被人拒绝或阻止的。

五、信徒能从恩惠中堕落

  已经相信并真正得救的人,若不自己持守住信心,能够失去他们的救恩等等。

  某些阿民念派的人并不同意这一点。他们相信信徒在基督里是永远安全的─即罪人若已重生,就不会失丧。

阿民念派的论点

  救恩是由于神。祂(主动)及人(必须响应)合起来努力而作成─但人的反应为决定性的要素。神为所有的人安排了救恩,但祂所安排的,只有在人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拣选”与神合作,并接受神所赐的恩惠时才有效。在决定性的一刻,人的意志却是最重要的角色;因此,是人而不是神来决定谁将是接受救赎恩赐的人。

  以上即所谓“抗议书”中所包含的思想系统(虽然五条并没有按次序列出),为阿民念派于一六一○年呈于荷兰教会当局,并要求教会采取接纳的教条,但于一六一九年被多特总会所拒斥,理由是:这些教条并不合于圣经的教训。

Five Points of Calvinism 加尔文主义五特点

  加尔文主义之五项区别教条,乃一六一○年所宣布,用以反对阿民念主义之五项者:

一、人全然败坏或不能自救

  由于亚当的堕落,全人类都不能靠自己而生发得救的信仰,来相信福音。罪人对神的事情是死的,是盲的,是聋的;他的内心充满了虚妄,而且已经绝对腐败。他的意志并不自由,却是受着邪恶本性的束缚,因此,他不会、也不能在属灵的方面选择善而撇弃恶。结果,罪人必须有圣灵的扶助才会来到基督面前─乃是圣灵使罪人重生之后,他才会回转来,也是圣灵自己赐他有新的本性。信心并不是人自己对于救恩的贡献,却是神所赐予人的救恩之一部分─是神给罪人的恩赐,非罪人给神的礼物。

二、无条件的拣选

  神在创世以前拣选某些人来得救恩,完全是出于祂自己至尊无上的旨意。祂特别拣选某些人,不是基于祂预见他们的反应或顺服,如信心、悔改等。反之,乃是神将信心与悔改赐给那些祂已选上的人。信心与悔改乃神拣选的效果,非因由。因此,拣选并不是由于神预见人本有的品德或善行而决定的,品德与善行也不是神拣选的条件。凡神按祂自己至尊无上的主权所拣选的人,祂又藉着圣灵的能力而使他们来衷心接受基督。因此,救恩首要的因由乃是神拣选了罪人,非罪人拣选基督。

三、特选的救赎或有限度的赎罪

  基督救赎的工作只为了要拯救已蒙选上的人,而且在实际上已为他们取得了救恩。祂的死乃是为某些特别蒙选的罪人代受罪的刑罚。基督的救赎不单是除去了祂百姓的罪,而且也为他们获取了全部的救恩,其中包括那些使他们与祂联合的信心。信心的恩赐已由圣灵牢靠地加给那些基督已为他们死了的人,因此也就是说保证他们的救恩永远有效。

四、圣灵有效的恩召或不可抗拒的恩惠

  圣灵不但是对于那些听见了福音的人给予外在的呼召,而且对于那些已经蒙选的人,给予内在的特别的呼召,由于这个特殊的恩召,而使他们终于而必然获得救恩。外在的呼召(乃是向人人而发,并没有分别)是能够被拒绝的,且时常被拒绝;然而内在的呼召(乃是向蒙拣选的人所发)是不能被拒绝的,因之终于会使他们悔改。由于这个特殊的不能抗拒的恩召,圣灵吸引罪人来到基督面前。当圣灵将救恩加给人时,祂并不受人的意志所限制;祂工作的功效也不靠人的合作。圣灵特别施恩扶助蒙选的罪人,并使他们合作、相信、悔改、并衷心愿意来到基督面前。因此神的恩惠是无法抗拒的;凡蒙神恩宠的人,结果一定会得着救恩,且绝不失效。

五、圣徒永远得蒙保守

  凡蒙神所拣选、被基督救赎,并由圣灵赐予信心的人,要永远得救。他们蒙全能神的大能保守,因此,他们所得的救恩永远不会失去。

加尔文主义的论点:

  救恩是由于全能的三一真神的权能所成就的。圣父拣选一班人,圣子为他们而死,圣灵使基督的替死在他们身上发生功效,又叫他们相信与悔改,因之而使他们衷心愿意来顺服福音。整个救恩的过程(拣选、救赎、重生)都是神的工作,而且完全是出于神的恩惠。因此,是神而不是人来决定谁将是接受救赎恩赐的人。

  以上是多特总会于一六一九年肯定认为是合乎圣经中救恩的教训的思想系统,这系统于当时即形成了“五要点”(即以此来驳斥阿民念派所提出的五条),从那时起,这个神学系统一直被称为“加尔文主义五基要信仰”。

Flavian 夫拉维安(卒于449年)

  康士坦丁堡的大主教,在控告犹提干运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在四四一年主持定罪犹提干的会议。犹氏被控否认基督位格的两性,夫拉维安上诉教皇利奥第一,召开以弗所会议,犹氏的各种指控都得洗清,夫氏因而去职。

Florence, Council of 佛罗伦斯会议

  参看“教会会议”(Councils)条。

Foreign Missions 海外宣道

  此名如今在许多宗派中已属过时,因为现今注意在国内传福音,帮助国中人,非海外宣道地区。基督教在十九世纪时深觉有负担将福音传至全世界,完成基督的大使命。但是到二十世纪,却认为“宣道”乃是对国内国外所有基督徒的工作,喜欢和其他地方的教会交换基督徒同工,而不再只是单方面派宣教师。

Foreknowledge 预知

  此乃神自永远中能视将来历史之程途,及将来之存在。在教会历史上说,加尔文主义派将人得救之拣选与预定联在一起;但阿民念派主张,神的预知不足以决定将来的事,因为人有自由意志。

Foreordination 预定

  神学名词,谓神预定人得到永远的救恩。加尔文写到:“有些人被预定得永生,其余的人当然是受永刑……。因此我们说,每一个人不是被预定得永生,就是得永死。”保罗也说到神:“因为祂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祂儿子的模样”(罗八29)。阿民念派路德会、天主教等都只接受预定得永生,不接受预定灭亡之说。

Form 形式

  1. 根据源自*亚里斯多德之哲学观点看,形式乃是至终无法辨认之物所具有的外面模式或安排,譬如见树知木、见板知木;木头乃是它们的形成因素。如此,当物暗藏潜能时,形式代表了实际。
  2. 经院派哲学家将亚里斯多德此一观念,进一步使形式等于本质(与不完全的物质相对)或完全(与有潜能或在变化过程中相对)。圣礼的形式被视为最重要,因为形式改变─正如奉献的话改变─可能使圣礼自身改变或无效。
  3. 康德也提过时间、空间以及其他适合我们经验的类似抽象名词之形式,不过他主张,物质本身是不可知的。
  4. “基督本有神的形像”(腓二6)说明,祂不仅是神的显出,也是神的本质与性质。

Form Criticism 形式批判

  为文学研究的方法,用于一般文学与宗教文学,旨在分析某一文件书写前的形式,并追溯其达于目前形态之过程。

  最初采用此法于圣经研究者为 Hermann Gunkel。他研究创世记时,发现旧约中更有意义的方式即“传说”与“神话”。“传说”即有历史根据的故事,对人有建设性与灵修性的教诲目的。“神话”即用图画故事的方式来解释超自然的真理。有些批评家的心目中引用“传奇”与“神话”,多半具消极偏见来批评旧约。以后此法又用于新约,如 Korl L. Schmidt(1891-1956),布特曼与 Martin Dibelius(1883-1947),藉此形式批判可以确立有关拿撒勒人耶稣最早与最可靠的遗传。

Formalism 形式主义

  (1)强调仪式或外面形式,而牺牲实际或内在力量。 (2)哲学上,强调形成的抽象原则,而不强调形成的实际。一般说来,存在主义就是反对这种抽象。

Formula of Concord 协和信条

  参“协同信条”

Formula Concordiae 协同信条

  一五七七年签定,信义宗信条中最后、最完全的信条。起草人为安德里雅各(Jacob Andreae)以及其他神学家,目的在使教会联合为一。

  安德里(1528-1590)乃信义会学者,曾任杜宾根大学校长(1561),多次参与当时宗教辩论,对象有法勒尔比沙。有关圣餐问题的辩论,他与反加尔文者站在一边。安氏或是于一五六三年预备司逃斯堡协同信条。此外,他努力于信义会之合一,属中间立场。

Forsyth, Peter Taylor 福赛斯(1848-1921)

  英国公理会牧师及神学家。其见解属福音派,亦属社会主义派。他看见十字架的需要而着了许多书,包括《积极传道与现代心理》、《十字架的判决》与《基督教的战争观》等书。

Forty-Two Articles 四十二条

  一五五三年发布的英国国教信条,附有皇室命令(1553年6月19日),要求所有的神职人员、教员、大学学生都要同意。大部分由克蓝麦起草,起草时间不会超过一五五二年春天。由于玛丽皇后(1553-1558)恢复天主教信仰,四十二条从未能见诸实施,是后来三十九条的基础。

Fosdick, Harry Emerson 富士迪(1878-1969)

  在二十世纪初叶最有影响力的一位美国基督教牧师,是在新派自由主义神学中最有力的推动者。富氏出生于纽约州巴法勒,其先祖在浸信会作教师。他于一八六九年进入克尔格大学,因读怀特(A. D. White)所著攻击基督教,名为《基督教中科学与神学之战》一书而弃绝了他童年时代之福音派信仰。如此一来,他就走上神学的自由主义之路,终于接纳了该派思想,与他所谓之“圣经的顽固主义”分道扬镖。

  富士迪在克尔格大学与协和神学(纽约),他分别在该两学院获得大学(1900年)与神学士(1904年)学位。他们都劝他不必放弃在教会牧职的目的,可仍在福音派神学中混水摸鱼。相反地,大有学问的克拉克神学家引领富氏接纳了新派的自由主义,强调神启示的进化与人类原本善良的思想。

  他发现浸信会对他的新神学颇不友善,富氏遂随风转舵,而于一九○三年在长老会被封立为牧师。虽然如此,他于一九○四年又在新泽西州蒙克利尔浸信会接受牧职。在职时他被协和神学院聘为实践神学的教授,任期从一九○八至一九四六年。后来他著书《基要派能得胜吗?》来攻击基要派,所得的回应就是长老会与浸信会都称他为“新神学派的摩西”。他的朋友洛克费勒聘请他为其家庭教会(纽约花园街浸信会)的牧师,后来洛克费勒出资兴建河边教会,于一九二六年富氏按立为该教会牧师,工作直至一九四六年退休为止。在职期间,他是全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教会传道人。

  富氏于其晚年著书演讲。于一九五○年他出版自传,声称自由主义乃基督教最终与最高的表现,能胜过新纯正神学家的批判。没想到,在他一生之最后十年间,在看法上他变得更为保守,且强调他素来是一位中庸的“福音派的自由主义者”,再度研究圣经。

  富士迪是一位大有能力的讲道者,与一圆滑的作家,利用他所写的三十种书,以及每周广播布道来抵抗十九世纪的传统基督教。他倾向圣经批判进化论的教训,在现代政治与社会运动中所发挥的价值,着重伦理而弃绝基督教信仰的教义。富氏也强调个人的和平与宗教的能力─他写了一本书,名为《作一个真人》(1943)─但总是离不了他的自由主义神学。藉着他的“以难题为中心”的讲道学体裁,他大大影响了美国的宣道。

  和大多数神学的自由派一样,富士迪对实际了解机构上的力量,社会的构造,或人类的堕落少有贡献。他的著作没有几本能够应付新纯正派与保守派神学家的批判,或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唯有他的自传,当自由主义在西方神学如日中天时,保有一具内涵的联系。

Four Spiritual Laws, The 四个属灵的定律

  一份帮助传福音的材料,由学园传道会会长白立德(Bill Bright)所撰写。

  起初这只是为着他遍布世界各地的传福音组织的同工所预备,现今却广为流传,在一九八○年一年就印制超过两千五百万份配发各地。此定律是企图将福音的本质浓缩为简单的内容,而提供给非基督徒接受。白立德相信有属灵的定律,管理着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正好像一些属物质的定律控制着宇宙一样。在这小单张中,他用经文、图表、些许解释来支持这四个定律,内中同时也提到个人交托的祷告,并为刚刚接受基督为个人救主的人加以辅导。

  白立德所制定的四个定律是:

  1. 神爱你,并为你的生命安排了一美好的计划(约三16,十10)。
  2. 人是有罪的,并与神隔绝。因此无法知道也无法体验神的爱,并祂为我们的生命所安排的计划(罗三23,六23)。
  3. 耶稣基督是神为人的罪所提供的唯一救法。藉着祂你才能知道并体验神的爱,以及祂为你生命所安排的计划(罗五8;林前十五3-6;约十四6)。
  4. 我们必须亲自接纳基督为救主、为主宰,然后我们才能体验神的爱,并祂为我们的生命所安排的计划(约一12,三1-8;弗二8-9;启三20)。

  白立德所提出的图解定律,对那些想要传福音给他人,但却缺乏技巧的人来说,已经被证实为非常有用的方式。圣灵已经使用此简单的纲要领许多人归向主。此外,这定律在教会内的两方面产生了矫正的作用。第一方面就是藉着第一定律中所说神对人的恩典,来矫正以往根据惧怕神的审判所采的传福音方式。第二方面就是藉着召唤人作个人的决志,向以往只以拥有基督教理智上的知识为满足的教会发出挑战。

  虽然这四定律已被证实为有效,但却也有它的不足。由于这些定律不是个人性,且其体裁之故,因而未能对许多人作有力、令人心悦诚服的传达。此外,在此广告量、推广上不断受到怀疑的世代中,学园传道会事先备好的传道内容,有时已被证实为具有攻击性。最后,白立德此种福音四定律的简述,在基督教信仰的深度和道德伦理的要求上,缺乏充分的圣经传达。其内容只提到约翰福音,而未提到约翰壹书;只提到保罗,而未提到雅各。

Foursquare Gospel, The International Church of the 国际四方福音教会

  此教会以麦佛生爱迷(Aimee Semple McDherson, 1890-1944)为首的名义组织而成。麦氏为二十世纪初为众所周知五旬节运动的布道家。麦氏于一九一○年与其夫婿宋普尔(Robert Semple)赴中国传道,但抵中国后不久,宋普尔死去。麦氏重返美国再婚。于一九一五年,麦氏在美国各地以及海外主持布道大会。于一九二三年时在洛杉矶成立能坐5300人的天使大会堂。麦氏有一大有能力的布道方式,其中包括表演式的讲道及全班的圣乐戏剧。

  天使大会堂每主日聚会时,总是坐无虚席。麦氏于一九二一年在加州敖克兰地区领会时,想像到“四方福音”。此四方福音代表耶稣基督为救主,耶稣基督为医治者,耶稣基督为以圣灵施洗者,并耶稣基督为要来的君王。其他教义记载于他们的信仰宣告中。

  为该宗派牧师训练中心的生命圣经学院曾于一九八三年出版一系统神学,名为《五旬节神学基础》。

  国际四方福音教会至少每二年一次举行由十二位董事所组成的委员会,讨论该会之事务与一切计划活动。委员会委派地区监督提名地方牧师。教会会议监督地方教会事务。教会很早即封立妇女为牧师。

  在美国九个地区有四方福音教会1250间,据一九八六年调查,他们有会友188,757名。四方福音教会现拥有国外宣教区教会13,726所,分布于六十个国家;据一九八六年调查,共有会友912,174名。

  由四方福音教会历史观察,该教会不只是照顾人的属灵需要,也对人的物质上的需要表示关切。例如天使大会堂于一九二七年开幕,当经济不景气时期,即供应衣食给需要者达一百五十万人数之多。国际四方福音教会常参与外国赈灾救济运动,并为福音派全国协会(NAE)会员之一,且为北美五旬节团契之一。

Fox, George 福克斯乔治(1624-1691)

  英人,创公谊会(Society of Friends)。年方23,就弃家离友,走访无数传道人。不久即感悟里面有一直接从神来的光照在引导他,甚而常想一吐为快,以攻诸般邪恶。此外,因他还指责教会、牧师、律师与军人之不是,致迭遭仇视,而多次身系囹圄(数年间多次入狱)。他在大不列颠与美国成立坚强的公谊会,影响历史甚钜。

Foxe, John 佛克塞约翰(1516-1587)

  英国教会牧师,因着有《殉道录》,叙述基督教在玛丽皇后时受迫害之情事,而名声大噪。渠为热心的加尔文派

Franciscans 方济会士

  乃中世纪最大的修道会之一,其创始人为亚西西之圣方济(Francesco or Francis 即法兰西斯;1182-1226)。方济少年失学品性不良,直到病中才悔改信主,就在其故乡亚西西(Assisi)设立教会,谓之少年教友团(Fratres Minores),严订规律,相与遵守。一二一○年仅有从者十人,乃外出四处传道,冒险进入埃及、摩洛哥等地,向回教徒传福音,因而信徒骤增。一二二三年,又蒙教皇认可其规条,并授予特权保护之,所以此派虽成立才百年,却有信徒20万。此派主要是以贞洁、顺从、无所有为戒律,持戒非常严格;并以乞食自给,以感化贫民愚夫为职志,故其在下层社会间的势力非常庞大。

  后来,此派分为住院之修道者(Conventuals)与独身遁世的持戒者(Observantines)。其持戒者,编绳为带,故在法国又称绳带僧(Cordeliers);也因其穿灰色,故又称灰衣僧。此派后来会产渐渐富足,就效法比尼狄派,讲励学术,培养学者,遂与多明尼加派同为教化之中坚。这两派立论相反,多明尼加派多主实念论,此派则主名目论;多明尼加派多宗多马学说,此派则宗司各脱斯学说。此派中著名的人物有:义大利之波拿文土拉(Bonaventura)、英国之海尔亚历山大(Alexander of Hales)、俄坎威廉(William of Occam)以及罗哲培根(Roger Bacon)。

Francis of Assisi, St. 亚西西之圣方济(1182-1226)

  义大利亚西西省人,因随父旅行法国而得名。其义大利原名为 Giovanni de Bernardone。为方济会之创立者。一二○二年服兵役,看见路人贫病交迫,遍地痳疯,遂立志抛下财富,跟从基督,到各地宣扬爱的福音,因而有方济修道会的产生。

  他接受圣痕(Stigmata)。他是一个充满喜乐与满有灵性的人,爱所有的人,称他们为弟兄;他爱神,过着祈祷的生活。他生活虽苦,但充满喜乐。

Francis of Paula, St. 方济.保拉(约1416-1507)

  隐修会的鼻祖。

Francis of Sales 沙尔之圣方济(1567-1622)

  生于法国 Savoy, 一五九一年任神甫职。改教时与加尔文慈运理一起,使许多天主教徒悔改;后于一六○二年任日内瓦主教,成为反改教运动领袖之一。

  一六○一年与钱特尔夫人成立妇女访问团,此团体认为信徒在世可得到灵性完全,对人性抱乐观态度。着有《论上帝之爱》、《灵修生活导引》。

Free Agency 自由选择权

  人类抉择与行动自由的权利。一个人定志与行动均藉此选择从内心发出,并非由于外部的环境使然。

Free Church of Scotland 苏格兰自由教会

  原始的自由教会是在一八四三年成立的。当时约有三分之二的牧师及教友脱离苏格兰教会而成立自由教会,原因是苏格兰教会受政府的控制。领导者是钱模士多马(Thomas Chalmers)

Free Churches 自由教会

  没有政府支持的教会,在英国这种教会会友一度叫做不奉国教者,或不从国教者。十九世纪在欧洲大陆也陆续出现,是抗罗宗的派别之一。

Free Presbyterian Church of Scotland 苏格兰自由长老会

  此乃一八九二年由苏格兰自由教会脱离出来的。起因于苏格兰教会公布一有关良心自由的宣言,要会友签字,一部分人并不赞同,而脱离自组一教会。

Free Thinkers 自由思想者

  即凭理性而不凭传统或启示而获得最后确信者,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自由思想者组织。此名开始于十八世纪,与自然神论有关,但今日常包含有敌基督的意思。

Free Will 自由意志

  从历史方面看,人的自由意志与神主权的无所不能之间的明显冲突,造成了今日神学上的分裂奥古斯丁派伯拉纠派之分,加尔文派阿民念派之分。要强调人的能力与自由,似乎就贬损神的主权;要强调神完全的预定万事,似乎又贬损人的荣耀。实际冲突就是因为双方各有强调和观点的不同所致。

  人的自由与神的伟大,二者共同的现代大敌乃是社会制度、哲学、科学信条、自动化过程、以及不给人留余地和选择机会的非理性之事。基督教福音应当凭毅力和盼望对目前情形有所说明。

Freemasonry 互助会;规矩会

  在中世纪本为工匠之组织,现则为一种类似宗教性的弟兄会,接受一切宗教,特别强调仁慈。从前为许多教会所反对,现为许多宗派所接受。

Free-will Baptists 自由意志浸礼派

  属阿民念派,实行洗脚礼。此派起源于英国威尔斯,于一七二一年在美国成立。

French Reformed Church 法国归正教会

  一五五五年建于巴黎,是严格的加尔文派

Freud, Sigmund 佛洛伊德(1856-1939)

  犹太人,精神分析学之父,其见识澈底改革许多现代生活。他认为宗教信仰是人的心理作用,不是圣灵感动人的结果。

Friar 托钵僧

  天主教中舍弃一切财产之修道士。

Friars, Minor 小托钵僧

  方济会士的别名。也是方济会最大一派的名称,会员有时称为严修者(Observants)或小弟兄派(Minorites)。

Friends, Society of 公谊会

  又称贵格会、友爱会,一六六八年共和政体时,福克斯乔治创始于英国的会社,注重“内心之光”、简单道德,并关心社会。聚会较无一定形式。一八八四年该会传教士首度来华,直至一八九○年才在四川重庆开始工作。

  从早期领导者的生活,可对友爱会有最佳的了解。创始人福克斯乔治,他年轻的时候目睹查理一世的统治、查理一世与一位罗马天主教的法国公主的婚姻、权利请愿书、罗斯大主教对不从国教者严酷的统治、清教徒移民至美洲,和长期国会会议。福克斯的公共事业与查理一世的废立、处死,克伦威尔的清教徒平民政治,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及詹姆士二世的统治,人权法案,及一六八八年的“光荣革命”等是相并行的。洛克、霍布斯、弥尔顿、德莱敦、本仁约翰克伦威尔、牛顿、哈维、巴克士特、与额希尔都是与他同一时代的人物。

  于一六四七年,福克斯的宗教生活经历一次深刻的改变。在一六五二年,他说他在一处称为潘斗小丘的地方见到异象,自此之后,他将他的信仰建立在上帝能够对任何人直接说话的想法之上。

  最初一些归于福克斯的改宗者,是被称为“朋友”或“真理之友”。“贵格”一词按福克斯的描述是“牧师嘲笑我们,并称我们为颤抖者(quakers)。但主的能力临到他们,在此种权威下生命之言被释放,并令他们恐惧战兢,牧师自己开始颤抖,人群中有人说:‘看牧师怎么也颤抖摇动起来,他亦变成贵格会友了。’”按福克斯所言,第一个使用此一字眼的是德贝城公义的贝涅特。早期的改宗者中有英国清教徒、浸信会信徒、寻道者,以及其他的不从国教者。此工作遍及爱尔兰、苏格兰与威尔斯。

  贵格主义有几个特征,如简朴的生活,鼓励妇女成为宣教士,属灵的民主会议,绝对的固守真理,全世界的和平,和不分性别、阶级、国家、种族之兄弟之谊。贵格会友拒绝向权威者脱帽,并且在言谈中使用单数的“汝”与“你”,而平常人必强调他们的长辈为“您”。必然地,他们对英语世界思想及社会伦理的影响远超过他们人数的比例。福克斯在他一生中共八次入狱。他是率先照顾老弱贫困与精神失常者,提倡狱政改革,反对死刑、战争和奴隶制度,并且为美洲印地安人公平待遇而奋斗。

  福克斯乔治逝于一六九一年,此一运动亦进入平静的阶段。运动的中心移至美洲。第一位访问美洲的教友是玛利费雪与安奥斯丁,她们于一六五六年到达麻萨诸赛州。他们被当局遣返,但其他人继之到达。于一六五九年,威廉罗宾森和马麻杜克史蒂文生坚持波士顿共同信条(Bostom Common),玛利迪儿隔年继之。

  可能贵格会里最为人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为宾威廉,他生于一六四四年,并于一六六七年成为贵格会友,使他父亲颇受困窘。英皇查理二世在美洲给年轻的威廉一块封地,作为对他父亲一笔债务的偿付,因此在宾州开始一项“神圣的实验”。一七○○年在这块殖民地上到处可见友爱派的聚会。

  宾洲的信仰自由政策吸引许多地方的移民。但困难也起自此,事实上贵格会要的只是和平相处,而英国希望他们支持殖民战争,对抗法国和印地安人。类似的状况也发生在一七七六年,当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的时候。

  大约于一八二七年友爱会分裂,其中一个团体支持伊利亚斯伊克斯的观点,即相信人应该顺从内在之光。另一团体受福音派运动的影响,并极强调信仰基督的神性、圣经的权威和赎罪

  友爱会友也活跃于反蓄奴运动。约翰渥尔曼、安东尼班那设、陆克地默特,和约翰格林里夫怀地,参与地下铁及殖民社的活动。便雅闵陆迪的理念陈现于《普世解放黑奴之精神》一书中。

  关顾他人的传统在美国南北内战中实践,美国的友爱派服务委员会成立于一九一七年。此一组织的目的,在提供基于宗教信仰而反战的年轻人,让他们在战时有各种的服务机会。一个红与黑的星号被选为此团体的标记。

  友爱会对神的目的和人类的命运抱乐观的态度。他们宗教信仰与生活最终的权威是驻在每个人的里面。许多,但非所有的人,是透过内在之光的引导来寻求真理。他们相信当政府的要求违背所相信之上帝的律法时,他们有责任拒绝顺服政府,但他们愿意接受因公民不守法而该受的刑罚。

  他们在每个月的聚会里实行宗教民主政治。当讨论一个问题之后,例如,神职人员陈述团体中大多数人的想法之后,只要有一个会友感觉他不能和整个团体同心,就不会作决定。他们持守宗教信仰自由,可以用横过波士顿共同信条玛利迪儿雕像上的铭刻作为象征:“宗教自由的证人。持守波士顿共同信条,一六六○年。”

  友爱会并无成文的信条,他们哲学上的不同点可从此一事实中看出,美国前总统理查尼克森就出生于此团体中,而史道登林得也因为他们的教导而加入。

  他们都对教育感到兴趣,建立哈佛、艾尔罕、史瓦摩和其他大学。藉着范例的教导,使得有人问贵格会为何不宣讲他们所实行的。他们的理想是付上所有的代价来寻求真理,因此很难想像在地上能有更崇高的呼召。

Fuller, Charles 傅乐(1887-1968)

  美国浸信会无线电广播布道家。一九一○年毕业于普摩纳大学,从事农业。在雷保罗复兴布道会中得救。傅乐在洛杉矶圣经学院攻读三年,受到院长陶雷的感化,一九二五年封立为牧师,任加略山教会牧师直至一九三二年。他曾主办两个广播节目:“圣游者时间”与“交心对谈”。一九三七年开始他的“古老的复兴时间”(Old Fashion Revival Hour)。是加州帕色底那傅乐神学院创办人。

Fundamentalism 基要主义

  此运动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结束之后的美国,目的在重新确固纯正信仰的基督教,并且向对美国基督教有害的自由派神学、德国高等批判派、达尔文主义,以及其他的学说发出挑战。之后,运动的焦点、名词的意义,以及愿用此名词来表明自己立场的人都曾发生数度改变。基要主义虽然在持守精神、信仰与方法上仍然继续下去,但是它已经过了四个阶段。

一九二○年代

  在此最初的阶段中,基要主义清楚地说明了基督教最基本的信仰是什么,并为排除纯正基督教的仇敌而发动了一紧急的战斗。

  一九一○至一五年之间,基要派出版了一系列12卷的丛书,名为《基要派信仰》(The Fundaments),内中提出了纯正基督教仇敌的名单─即罗马天主教、社会主义、现代哲学、无神主义基督教科学派摩门教与通灵术等,除此之外尚有以自然主义来解释教义的自由派神学、德国的高等批判主义,以及破坏圣经权威的达尔文主义。而这一系列丛书的作者则都来自英美各大宗派,他们所解说、所卫护的教义,包括了传统基督教的全部教训。

  可是不久以后,他们所列出的仇敌名单不再那么多,所提出之基要信仰的范围也不再那么广泛,而基要信仰的卫护者也开始在教会与宗派之外成立自己的组织。一九一○年北美长老会总会确认有五项的基本教义在教会中受到攻击,即:(1)圣经的无谬 (2)基督的童贞生 (3)基督的代赎 (4)基督的肉身复活 (5)神迹的历史性。在一九一六与一九二三年中,此五项基要信仰又再次被确认,被认为是当时基督教的基要教义。自一八七八年以来,具传统有关圣经预言的培灵会、相信千禧年前派的浸信会人士与独立派人士,以 William B. Riley 为主要发起人,成立了世界基督教基要信仰协会。千禧年前派企图以基督的复活与再来取代神迹,更有人提议用基督的神性来代替基督的童贞生。

  “基要派”(fundamentalists)一词,首先于一九二○年为浸信会杂志 Watchman-Examiner 的编辑劳斯(Curtis Lee Laws)所提出,此后就广为那些相信并卫护基要信仰的人所使用。长老会的学者梅钦却反对这名词,只是很勉强、很迟疑的接受这名词来形容他自己,因为他觉得那名词像是指另一个宗教,并不是教会向来所信守的那同一的历史的基督教。

  一九二○年代,基要派在大部分的美国北方教会宗派内,发生了一场为保存真正的基督教而抵挡那些潜入教会之不信的非基督教的战争。在梅钦所著《基督教与新神学》(Christianity and Liberalism, 1923年)一书中,称此新的自然主义宗教为“自由主义”,后来则通称为“现代派”(Modernism)

  甚至像富士迪这样的人也都称自己为基督徒,但基要派人士却不以为然,因为他们否认基要派传统的教义,并创造了有关现代自然主义教义的说法。基要派相信从前所制定的教义是真实的,而现代想要重新制定新的教义则必定是错误的,换言之,基要派是永不改变的。

  因此,在循道圣公会、抗罗宗圣公会,以及南长老会中为了新信仰的缘故发生了争执,而在北长老会与北浸信会中争执更加剧烈。梅钦在北长老会中是一名为真理奋斗的信仰健将。而浸信会人士则创立了北浸信会基要派联盟(1921年)、基要派团契(1921年)与浸信会圣经协会(1923年)来领导这次奋斗。这些战斗集中在神学院、国外宣教部与牧师的封立上,可是基要派根本的堡垒则是集中在南浸信会,以及许多新的、独立的教会内。

  在政治方面,因基要派反对在公立学校内教导有关达尔文的进化论,而导致一九二五年著名的田纳西州斯克普审讯(Scopes trail)。长老会平信徒布莱恩(William J. Bryan),曾三次竞选过总统,也是非常著名的反进化论者。

一九二○至一九四○年代

  一九二六年左右,那些为基要信仰奋战的基要派人士,并未能将现代派从任何的宗派中赶出,而且在抵挡进化论上也吃了一场败仗。各宗派中纯正信仰的抗罗宗人士仍占上风,因而其内部也开始了争执。在一九三○年美国经济不景气期间,“基要派”一词在意义上逐渐开始改变,只被用在那些还相信传统基要信仰的一部分人身上而已。当时与巴特批判的自由主义有关的新正统派(neo-orthodoxy)在美国兴起。

  在美国北方的基要派为了实行纯正的信仰,而脱离了他们认为背道的大团体,成立了新宗派。在这段期间发生了几项事件,他们成立正规的浸信会总会(1932年),美国长老会(1936年),后改名为纯正信仰长老会,圣经长老会(1938年),美国保守派浸信会(1947年),美国独立基要派教会(1930年),以及许多其他别的教会。在南方,基要派控制了庞大的南浸信会总会、南长老会,并扩大了独立圣经教会、浸信会运动,其中包括美国浸信会协会,纵贯美国基要派成立了复兴的布道会、国外宣道机构、神学院、圣经学院、查经培灵会,以及报章杂志。

  在此期间,基要派所提出的神学观点,就是直接以圣经为根据的纯正基督教,并相信此真理应当在组织上与自由派及现代派脱离关系,他们以支持基要信仰来实行与新派的分离运动。他们也认为自己是相信纯洁的个人道德与美国文化。如此一来,基要派的名词多半是指着北部大的宗派之外的纯正信仰的抗罗宗人士,不论是在南方新成立的宗派或全美的独立教会内,都有上述所说的人士存在。

一九四○至一九七○年代

  一九四○年代初期开始,基要派就在定义上有所修订,逐渐分为两派。其中有些人仍继续使用此名称来称呼自己,并称之为真正相信圣经的基督教。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此名称不合适,带有分歧、不容忍、反理智与不关心社会问题的味道,甚至认为是愚昧的。第二个团体更想与北方大宗派(如长老会、浸信会、循理会与圣公会)中信仰纯正的抗罗宗牧师与信徒保持连系。一九四○年代,他们开始称自己为“福音派”(evangelicals),并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基督教。自一九四八年开始,又有些人称自己为新福音派(neo-evangelical)。

  就组织方面来说,大部分的北方基要派成立了美国基督教协会(American Council of Christian Church, ACCC, 1941年),于教会原则上他们主张分裂;此外,另一些人也成立了福音派全国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vangelicals, NAE, 1942年),企图接纳所有宗派内信仰纯正的抗罗宗人士。“基要派”一词经由美基协会(ACCC),以及多数的南方教会,和那些未参加任何协会的独立教会带入了一九五○年代。鲍伯琼斯大学、慕迪圣经学院与达拉斯神学院,以及多数的布道家、广播传道人等,都以引用此名词为荣。

  “基要派”一词与福音派或新福音派的对比,要较与自由派、现代派或新纯正信仰派的对比更具意义。基要派与福音派在一九五○与一九六○年代有较多的分享;二者都是依附于传统有关圣经与基督的教义;二者都推动福音的广传、教会复兴、国外宣教,以及反对吸烟、饮酒、看电影与打牌的私人道德;二者都认为基督教的价值就是美国的价值;二者也都相信要创造一与社会分离之组织上的连系工作。可是,基要派人士却相信他们与福音派或新福音派之间也有区别,他们认为自己是更忠实于相信圣经的基督教,在反对教会背道、共产主义,以及个人的罪恶上更具战斗力,但在重视社会与理智上却并不积极。他们反对布道家葛理翰,停止订阅《今日基督教》,也不支持惠顿学院或傅乐神学院。相反的,他们只赞助自己的布道家、广播传道人、报章杂志与学院。可是基要派内部却也有很大的区分,因此在推广彼此间的合作上也倍感困难。

  北美那些既非基要派亦非福音派的人士,因觉得二者在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区别,所以就将他们都视为基要派。

一九七○至一九八○年代

  一九七○年代后期,特别是一九八○年雷根(Ronald Reagan)竞选美国总统时期,基要派步入了一新的阶段。当他们针对美国许多人视为最重要的社会、经济、道德与宗教危机提出答覆时,他们成为全国皆知的团体。他们指认世俗的人本主义是最新也是蔓延广远的敌人,是腐蚀教会、学校、大学、政府,尤其是家庭的主因。他们抵抗一切从世俗的人本主义而衍生出来的敌人─如进化论、政治与神学上的新派、个人道德的放荡、性欲倒错、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以及任何降低圣经绝对、无误权威的企图。他们呼吁美国国人回转归向基要信仰以及美国基要的道德价值观。

  领导此阶段的是新一代的电视与出版业的基要派人士,著名的有 Jerry Falwell, Tim La Haye, Hal Lindsey 以及 Pat Robertson。他们虽根源于美南浸信会,但却扩及整个宗派。他们获益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基要派以及福音派藉着传福音、出版、教会拓展与广播事工扩张的30年。他们也都倾向于淡化基要派与福音派之间的区分。就统计上而言,他们声称全美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是福音派的基要主义者。但是,不是所有的基要派人士都接纳这些新领袖,反而认为他们是新基要派人士。

  一九八○年代早期的基要派人士,在许多方面都非常不同于他们的前辈,他们面临了许多不同的问题,但他们却继续保有自从一九二○年代以来,一直到一九八○年代早期基要派的共同重要的特征。他们确信他们拥有基要信仰的真知识,因此根据逐字翻译之圣经的权威能代表真基督教。他们相信继续历史的大战,即神对抗撒旦的战役、光与暗的对立,并抵挡一切逐渐摧毁基督教与美国的仇敌,乃是他们的天职。面对这样强大的挣扎,很容易就令他们认为其他非基要派的基督徒是不忠实于基督,或不是纯正的基督徒。他们要求回归无误、绝对正确的圣经,重拾传统的教义声明,并恢复曾盛行于美国的传统道德。为此,他们创立了许多个别的组织与事工来宣扬基要派信仰与传统。

Fundamentals, The 基要信仰

  书名,是一九一○至一二年美国南加州富裕的基督徒油商出版之十二本丛书,因他深深觉得在新派的冲击下,基要派需要将纯正信仰重新加以确定,故而出版此套丛书。他找到陶雷博士(Dr. R. A. Torrey)主编,并有64位撰稿人,这些作者来自美国前千禧年派、英国凯锡克培灵会,保守派的有美南浸信会莫林斯,以及普林斯敦神学院的华腓德都是撰稿人之一。此书强调下列教义:童女生子、肉身复活、基督再来、基督为人赎罪与圣经无谬说。此亦为现代一般基要派所遵守之信条。到目前为止,此书已有三百万册赠送给基督工人、神学生。

Future Life 来生

  圣经的见证足资引证支持一普遍共同的盼望─人死后还要延续(死了不拉倒)。

  旧约的阴间(sheol),虽表显为一阴影,也提到经历(伯十21-22;诗一四三3)确是有知觉与承认的(赛十四12)。以诺(创五24;比较来十一5)与以利亚(王下二11)被提升天,对那些复活盼望的经文提出更进一步的证据(诗十六8-11,十七15;赛廿六19;但十二2等)。

  耶稣的生平与教训表明了此盼望是真实的。登山变像(可九2-13)与对十字架上将死的强盗之确保进天堂(路廿三43),以及祂的复活都确证神是“活人的神”(太廿二32)。如果人“有了神的儿子”(约壹五12),神就应许他有永生,祂的儿子为我们在父家预备了地方(约十四2-4)。

  保罗与希伯来人代表这种生活乃是一更高尚、更快乐的完满景况(林后五8;腓一23;帖前四13;来十一13-16,十二23)。

  近代科学对将近死亡现象的研究,导致有人支持说,一个人在死后没有继续存在的知觉。

Futurist School, The 将来派

  赞成此派立场的人主张启示录全书(前三章除外)所论的,都是将来在世界末了发生的事。主张此派者多为前千禧年派强烈的代表者,以及美国基要派的浸礼者与非宗派者。司可福串珠圣经的注释曾推广了此一见解,甚至声称此乃诚恳基督徒对启示录所能持守的唯一见解。